安徽科技学院毕业证样本{模板}图片、学位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等。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院校简介:学校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3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历经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科技学院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和蚌埠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入选高校。[1-3]截至2018年4月,学校占地1700余亩,拥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馆藏纸质图书121万册;有18个教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共有教职工近1000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8000余人。[4]。创办时间
1950年
属性
2009年入选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入选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4年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主管部门
安徽省。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潘迎捷、杨俊森、范红结、王加启、李晓军、桂鑫。。院系
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机电技术教育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班)
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物联网工程
建筑学院
建筑学、土木工程、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化学与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烹饪与营养教育、药物制剂、粮食工程、药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科学
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动物药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农学院
植物保护、农艺教育、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隆平班)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生理生化、动物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植物学、中药学、药物制剂
财经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财务会计教育、审计学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物流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
外国语学院
翻译、英语
人文学院
编辑出版学、法学、汉语言文学[10]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11]
安徽科技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4月,学校共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服务国家特需项目专业硕士点1个。[4]
省级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12]、作物遗传育种、植物营养学[13]、兽医学、作物学、草业学[14]
专业硕士点:农业推广
安徽科技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4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16人,其中教授78人、副教授205人,博士182人、硕士455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9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坛新秀12人。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65人。[4]
全国优秀教师:刘正[15]、刘宁[16]、张子学[17]、张训海[18]
省级优秀教师:胡月英[19]、杨安中[20]、韦乃学、王玉莲、朱礼龙
省级教学名师:胡月英、陈传万、章毛连[21]、詹秋文、李升和、朱礼龙[22]、时侠清、秦纪强[23]
省级教坛新秀:郑谦、张建华、靳二辉、毕亚玲[21]、谢越、李学兰、张华、姚智华[22]、余涛、钱立生、徐正旭、樊晓宇[23]
省级教学团队 | |||
教学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获批时间 | |
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团队 | 刘正 | 2008年 | |
土壤肥料学教学团队 | 汪建飞 | 2010年 | |
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团队 | 刘朝臣 | 2010年[24] | |
动物生产学教学团队 | 王立克 | 2013年[22] | |
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 | 李升和 | 2014年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 王有炜 | 2014年[21] | |
预防兽医学教学团队 | 顾有方 | 2015年 | |
应用化学教学团队 | 宋常春 | 2015年[23] |
安徽科技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综合
安徽科技学院(17张)
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7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6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教学改革师范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4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6门、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2个。[4]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安徽科技学院-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5]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26]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医学、动物医学[27]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7]、车辆工程、环境工程[28]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动物医学、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27]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食品质量与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7]、卓越管理师、卓越法律人才[22]、机械电子工程、卓越工程师[23]、卓越农林人才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 、食品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机电工程省级开放实训中心、兽医临床诊疗实习实训中心[29]、玻璃材料与工艺示范实习实训中心[22]
省级特色专业:生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机械电子工程、[30]应用化学、环境工程[27]、应用化学[22]、植物保护[23]
省级教学改革师范专业:农艺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31]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物流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1]、机械电子工程、市场营销、中药学[22]、城乡规划、生物工程、编辑出版学[23]、动物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32]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基层农科创业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农学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33]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动物生产类学科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科技学院-安瑞科压缩机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2]、大达物流综合实训教育基地、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23]、硅材料创新实践教育基地[32]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英汉翻译模拟仿真实训中心[21]、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3]
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34]、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分中心、人文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分中心、财经类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分中心[35]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市场营销学、药用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营养学[32]、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管理学、作物遗传育种、动物生产学、动物生理学、食品工艺学、种子生产技术、兽医药理学、土壤学、大学物理、动物寄生虫病学、植物保护技术、中药药理学[36]、大学物理、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中药药理学、植物保护技术[22]、动物环境卫生学、社交礼仪、会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食品毒理学[23]、微型计算机原理
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理工科专业多维度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农科专业大学生创客实验室[23]
教学成果
2008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2010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三等奖各3项。[37]2012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32]2013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6项。[22]
2004年在滁洲市首届“通力杯”青年创业大赛中,获一个银奖,两个优秀奖;2005年安徽省第二届“红皖杯”生态安徽青年公益广告大赛最佳广告语奖;安徽省“理性上网,爱我学习”演讲比赛三等奖;安徽省“知荣辱、树新风”演讲比赛三等奖;2006年安徽省大学生歌手大赛银奖,中国大学生“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安徽赛区第三名。2007年学校学生获安徽省望之星演讲比赛三等奖,2008年安徽省首届“铁军杯”新四军的故事演讲比赛获一等奖,第四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安徽赛区决赛二等奖;安徽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大赛活动中获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金奖);2009年,安徽省“自立自强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演讲比赛获三等奖。2010年,在安徽省第二届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中获2个三等奖,第六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安徽赛区决赛三等奖。[38]
2004年,在安徽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普通组表演类节目二等奖,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普通组表演类节目三等奖。2005年,舞蹈《鼓乡情怀》在蚌埠市首届“小灵通”杯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舞蹈比赛中获三等奖。2007年,校大学生艺术团花鼓队亮相长江流域民间文化艺术节,作品《鼓乡情怀》获特别创作奖。2008年,校大学生艺术团花鼓队参加魅力校园第八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并获银奖;曲艺作品《凤阳真是个好地方》获滁州市文学艺术奖(艺术类)二等奖,舞蹈作品《凤阳花鼓》获滁州市文学艺术奖(艺术类)三等奖。2009年,大合唱《在灿烂的阳光下》在省教育厅举办的“祖国万岁”合唱比赛中获三等奖。[38]
安徽科技学院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4月,学校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开展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项。学校大力实施“国(境)外合作办学工程”,精心组织“优秀大学生千人留学游学计划”。先后与美国、韩国、德国和台湾地区等24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拥有2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项目。国际班在校学生365人,其中82人赴美、韩攻读学士学位双学位,另有24名毕业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4]
安徽科技学院学术研究
编辑
安徽科技学院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6月,学校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3个,省级“115”创新团队2个。[39]
部级科研平台: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40]
省级科研平台:安徽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徽省农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徽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安徽省精准施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41]、安徽省玉米工程中心、安徽省甜叶菊品种选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禽疫病防控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3]、电气传动与控制省重点实验室、纺织面料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生物有机肥创制协同创新中心等[39]
省级“115”创新团队:绿色饲料添加剂与功能性畜禽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李升和)[42]、饲草育种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刘正)[43]
安徽科技学院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4月,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0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1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8项,拥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明专利92项。[4]
安徽科技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底,馆藏纸质图书资料110万册,本地镜像电子图书约70.7万种,共享电子图书约28万种,本地镜像博硕士学位论文20多万本,学士学位论文29403篇。
图书馆先后订购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bsco、springer等中外文期刊数据库,以及超星读秀、银符模拟考试题库和移动图书馆等,并自建了安徽科技学院本科毕业生学位论文数据库、明文化数据库、视频点播等特色数据库。[44]
学术期刊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学报
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科技学院主办的以反映农业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等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及高等教育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栏目有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基础科学植物保护、土壤肥料、作物栽培。
学报创刊于1984年,季刊,为《皖北农学院学报》;1995年7月《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被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公开发行;2002年1月更名为《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9月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刊号:cn34-1300/n。
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三等奖”,2009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二等奖”;2015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农业期刊先进集体”。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45]
安徽科技学院文化传统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