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证2005年(原版样板)绝对好用rw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兰州交通大学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样本图片有多处防伪标识。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6年成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和1909年成立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于1958年5月由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的主干系科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2]兰州交通大学(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兰交大,位于甘肃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中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院校、“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第二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和艺术学兼有的教学研究型大学,[1]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2]。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64亩,校舍建筑总面积83.9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32亿元,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总值3.24亿元,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有21个院部、开设本科招生专业67个,有专任教师1618人,有在校本科生2.2万余人,研究生4871人。[2]。创办时间

1958年5月

属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入选)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年入选)

主管部门

甘肃省。类别

公立高校

知名校友

张曙光、王石、赖远明、白中仁、郭允冲等。。兰州铁道学院

学校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6年成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原唐山铁道学院前身)和1909年成立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原北京铁道学院前身)。

1946年冬,东北解放区创建了东北铁路职工学校,后改名东北铁路学院、哈尔滨铁道学院,后来并入北京铁道学院。

1949年夏,中央军委铁道部决定,将接收的交通大学之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学院和新创建的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中国交通大学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校名。不久,交通大学的北京管理学院改称北京铁道学院,唐山工学院改称唐山铁道学院。

兰州铁道学院

1956年,政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迁往兰州建校。1956年起,唐院在兰州市安宁区勘测了校址,并正式动工修建了部分校舍。后因故未迁,遂将已建少量的校舍移交给铁道部直属的兰州铁道学院。

1958年,铁道部决定唐院暂不迁校,并决定在兰州唐院所选校址新建一所兰州铁道学院。铁道部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确定兰州铁道学院所需的师资、设备,由唐山、北京两所铁道学院对口支援。7月10日,奉铁道部令,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所属机械修配厂转交兰州铁道学院使用,8月10日正式移交。7月22日,铁道部教育局下令唐山铁道学院将其所属的给排水教研组的所有教师、设备全部调入兰州铁道学院。9月,兰州铁道学院正式面向全国招生;9月18日,铁道部决定,将部属石家庄工农速成中学和北京铁道学院工农速成中学的师资、设备调兰州,拟创办兰州铁路中等专业学校,后又停办,其到校的师资、设备就地划拨兰州铁道学院。

1959年1月,学院向铁道部申请建立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兰州分院”,受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兰州铁道学

兰州交通大学(8张)

院的双重领导。4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兰州分院”改为“兰州铁道科学研究所”,下属研究室调整为7个。[3]

1961年,兰州建校后的第一批毕业生毕业。1月,根据铁道部命令学院设立科研处,撤销“兰州铁道科学研究所”。

197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中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6年9月,经铁道部批准,全国铁路四大继续教育基地之一的“铁道部继续教育西北基地”正式在兰州铁道学院挂牌成立。

2000年,兰州铁道学院脱离铁道部,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由铁道部划转甘肃省管理。3月,学校按新的管理体制运转。

2001年,甘肃省石油化工学校整体并入兰州铁道学院。

2002年,经兰州铁道学院申办,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兰州铁道学院博文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历史沿革

兰州交通大学

2003年4月16日,教育部同意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12张)

2005年,经过铁道部、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将兰州铁路机械学校和铁道部重点技工学校兰州铁路运输技术学校整体并入兰州交通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6年,兰州交通大学获得优秀本科生免试推研资格。

2008年,兰州交通大学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海外留学生招收院校。

2009年,兰州交通大学成为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0年,兰州交通大学成成为全国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同年,成立兰州交通大学武威校区,并与武威市委、市政府共建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1年,兰州交通大学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2年5月,兰州交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兰州交通大学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2016年,兰州交通大学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兰州交通大学入选教育部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0月,教育部决定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天津大学对口支援兰州交通大学。

2018年3月,兰州交通大学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能源子联盟。11月,兰州交通大学被教育部公示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4]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办学规模

兰州交通大学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设有21个院部,开设有本科专业67个。[2][5]

专业设置
学院专业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力学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通信信号、供用电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会计电算化、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会计学(高水平运动员)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铁道信号)、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原铁道供电)
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动画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城市规划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
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兰州交通大学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物理学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科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设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设焊接、塑性成型方向)
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国际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资料来源:[5-6]

兰州交通大学师资力量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2253人,其中教师1580人;有双聘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57人,教授265人,副教授5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25人,硕士学位979人,有276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36人在读硕士学位,约占教师总数的84.8%。聘请了240余位中国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和兼职教授,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4人;学校教师中有9人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人获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1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获得“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1人获得国家“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1人获得“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入选“甘肃省科技功臣”,9人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称号,4人入选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8人获得“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3人获得“宝钢教育奖”,40人入选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其中第一层次13人,第二层次27人),20人获省部级“优秀教师”称号,43人获得“甘肃省园丁奖”,1人获得“兰州市科技功臣”,18人入选“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人入选“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22人获得“甘肃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称号,25人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55人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共有75名专家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支团队获得第四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7]

双聘院士
姓名所属机构
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晓静中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翟婉明中国科学院院士
赖远明中国科学院院士

优秀人才
全国优秀教师:顾守淮、赵邦华

全国模范教师:常青

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范多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党建武、李引珍、王良璧、陈兴冲

茅以升铁道科技奖:吴鸿庆、吴亚平、王良璧、范多旺、党建武、蔺鹏臻

宝钢教育奖:逯迈、王良璧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王维汉、王迎旭、党建武、伍忠东、王良璧、李引珍、何涛、陈光武、蔺鹏臻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褚衍东、常青、王良璧、牛卫中、王紫婷、李引珍、张丽萍、罗映红、滕青芳、宁贵霞、张睿[8-9]

教学团队
级别团队名称负责人
国家级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党建武
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团队蒋占军
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褚衍东
流体与热科学教学团队王良壁
工程图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程耀东
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赵宪锋
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袁杰
地理信息工程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闫浩文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伍忠东
机车车辆系列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商跃进
无机化学教学团队董文魁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石广田[8]

兰州交通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有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7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学校设有“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卓越工程师班”等特色教育班。[2]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土木工程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交通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兰州黄河嘉酿啤酒有限公司、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天水天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国家级综合创新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控制工程综合创新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信息与控制工程综合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甘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践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轨道交通综合实验中心、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测绘与地理信息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8]

 特色专业
 级别专业名称
国家级土木工程车辆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自动化(铁道信号及控制)
交通运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通信工程环境工程
工程管理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
交通工程建筑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应用化学[10]

精品课程
 级别课程名称
国家级管理运筹学铁路运输组织
电子电路实践
省级流体力学管理运筹学
工程图学铁路运输组织
材料力学综合英语
机械设计工程经济学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工程测量大学计算机基础
桥梁工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电工学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与设计
生物化学轨道车辆构造与设计
工程化学大学物理
机械制造技术土力学
传热学管理学
交通土建工程结构现代控制理论
电工电子实验铁路选线设计
高等数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
铁路货运组织机电传动控制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微观经济学
财务管理旅客运输组织
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
数值计算方法水力学
计算机控制技术微生物学
通信原理计算机地图制图
水质工程学信号与系统分析
环境化学土木工程材料
数控技术及其应用[8]

教学成果

2017年,学校参加省部级以上赛事35项,参赛学生达到70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46项、省部级奖项136项。[11]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交通运输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度)

兰州交通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5个学科(群)入选甘肃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其中包括2个优势学科、3个a类特色学科,19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包括1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位授予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12]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生态学、[13]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应用统计、翻译、城市规划[14]

重点学科

 甘肃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学科(群)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级别建设层次
0823交通运输工程一级优势学科
0814土木工程一级优势学科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a类特色学科
0802机械工程一级a类特色学科
信息通信与电气工程学科群a类特色学科[15]
备注:学校入选甘肃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学科(群)有5个,其中优势学科2个、a类特色学科3个。

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一览表
类别学科名称
重点建设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数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力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
城乡规划学
重点培育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16]

学科评估

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第8位;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b类(排名20%~30%)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b-类(排名30%~40%)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学科被评为c-类(排名60%~70%)学科。[2]

兰州交通大学学术研究

兰州交通大学科研平台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88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7]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寒旱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实验室、铁道车辆热工实验室

原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通信与自动化实验室、结构试验中心、环境工程测试中心[18]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西北干寒地区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团队、大型真空光电子关键技术集成与智能控制团队、黄河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团队、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团队

甘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工业交通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物流及运输装备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植物源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轨道交通运输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甘肃省人工智能与图形图像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动力学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20]

兰州交通大学科研成果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近五年,全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6 项;科研经费达5.1亿元;全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6980 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752篇,出版教材、专著230部;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121项,申请国家专利51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57项。学校是全国第一所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高等院校,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经费达1000万元。[17]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青藏铁路工程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汉江斜腿刚构薄壁箱形钢梁桥设计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大容积高端汽车灯具镀膜系列装备与工艺研发及产业化、zr-1416-8大型铝板翅式换热器真空钎接设备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传热与流动过程数值预测原理及高效算法的研究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水轮机转轮随型磨削装置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植物源生物农药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铁路桥梁、栓焊钢梁 、高宽效液力变扭器、箱形钢梁薄腹板与加筋板理论研示、红外线测轴测示仪、西延铁路狄家河预应力箱形连续梁

兰州交通大学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兰州交通大学图书馆有藏书285.2万余册,其中纸本图书232.8万册,电子图书52.4万册,有中外文期刊4000余种,33个中外文网络数据库;图书馆重点收藏交通运输、环境工程、土木工程、信息技术、机电工程、经济管理等书刊资料。形成了覆盖全校各学科专业,以自然科学为主,社会科学及其它学科门类综合,馆藏实体资源与网络电子资源相互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21]

学术期刊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张)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曾获全国高校学报质量奖、cuja 综合数据库质量奖、教育部“全国优秀高校学报”奖、甘肃高等学校优秀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奖等,并被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m) 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istic),并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tj)、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djfd)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学报分自然科学辑和社会科学辑:自然科学辑主要刊登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电气与控制工程,机械与能源动力工程,环境科学与市政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基础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辑主要刊登经济与管理、哲学与法学、文学与艺术、语言与翻译以及教育与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22]

兰州交通大学合作交流

2010-2017年,学校累计遴选40余名学生赴泰国、丹麦、韩国、意大利、美国、蒙古、法国等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推广。

2015-2017年,学校与泰国皇家伊森科技大学、法国瓦朗谢纳与埃诺冈布雷齐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德国特利尔应用科技大学、马其顿信息科技大学等六所中国国(境)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就科研合作、学生联合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合作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了合作协议。[11]

兰州交通大学文化传统

兰州交通大学学校标识

校徽

兰州交通大学标志整体呈圆形,主图形由齿轮和“l、j、u”字母

交大标识(5张)

组合而成。齿轮是工科院校的象征,学校建校45年时(1958年—2003年)由原“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故采用45齿,齿轮的坚毅象征着工程学科的脚踏实地。而字母“l、j、u”为兰州交通大学英文首写字母的缩写,通过对其灵动的变形,使内部结构更像是个火车头和盾牌的形象,代表着学校勇于拼搏、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且作为交通类的大学更加能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个性,标志内部结构下半部分似两个高脚杯的造型,预祝着学校的发展顺利、成功。[23]

兰州交通大学精神文化

校训

尚德、励志、博学、笃行

尚德:《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舒展,君子取法于地,以深厚的德行来成就事业)。“厚德”即广厚之德,犹如“大德”;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与此相对应,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励志:巴斯德说:“立志是事业的大门。”王安石说:“世之非常、奇伟、诡怪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诸葛亮讲“志当存高远”。立志也就是使一个人从大地上站立起来。从懵懵懂懂中清醒过来,从浑浑噩噩中悔悟过来从芸芸众生中凸现来。

博学:《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笃行:“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由“博学”而“笃行”是一个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23-24]

校歌

《天下胸怀》

作词:潘建勇

作曲:孟卫东

音乐制作:晏晓东

听涛黄河奔腾的澎湃,

远望兰山起伏的豪迈。

扎根西北,怀揣经国济世的志向,

传承京唐,演绎天路传奇的精彩。

奋发向上,砥砺人生舞台,

艰苦朴素,踏响时代节拍。

立德弘扬教泽精诚

树人鼎力民族复兴

逢山开路,继承前辈奋斗的气概,

遇水架桥,抱负通达天下的情怀。

刻苦钻研,求索至善境界,

严谨治学,真知成就英才。

啊!兰州交大…天下胸怀,

尚德励志,飞驰新时代。

啊!兰州交大…演绎精彩,

博学笃行,高歌向未来!

向——未——来——[25]

校歌

兰州交通大学学校领导

兰州交通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杨子江
校长、党委副书记李引珍
党委副书记买寿清
副校长陈兴冲
副校长、党委常委马军党
副校长、党委常委刘振奎
副校长、党委常委高云庆
副校长、党委常委党建武
副校长、党委常委张国珍
副校长李宗义[26]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