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证样本及介绍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安徽省马鞍山初级师范学校,1971年更名为马鞍山市师范学校。先后经历初级师范、一年制师范班、师范学校等几个办学阶段。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马鞍山师范学校升格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过近60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地方和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简称“马鞍山师专”,坐落于长江名城安徽省马鞍山市。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公办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以优秀等次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2016年相继获准立项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截止2017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8.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有本部、秀山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7506人,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88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5.5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设有6个教学系部和12个行政教辅机构;共有11个专业大类,16个专业类,43个专业,其中省级特色专业11个。[1]。。向山阶段
学校前身马鞍山师范学校,创办于1958年9月。自创建以来,学校经历了几个重大历史变革时期,其间几度中断,也几易校名、校址。1958年建校时,校址设在向山,校名为“安徽省马鞍山初级师范学校”,招收初师学生,1959年又招收中师生,校名改为“安徽省马鞍山师范学校”。
马鞍山师范学校(4张)
六二停办
一九六二年,经过三年的困难时期,国民经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马鞍山市与芜湖地区建立协作关系,马鞍山师范学校停办。
一年制师范班
1964年至1965年,在马鞍山市教育局直接领导下,短期开设一届一年制师范班,招收高中毕业生,培训一年分配做小学教师;校址设在雨山湖公园内。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革时期
师训连
文化大革命时期,1970年为了适应当时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新招收的工人中挑选一部分老三届高、初中毕业生成立师训连,由一中代管(校址在采石)经过短期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分配到中小学做教师。
师范学校复建
1971年在此基础上开始筹备师范学校的复建工作,校址选在雨山湖畔湖东路与湖北路交叉处(湖东中路60号,占地26.8亩),经过一年的筹建,1972年开始正式招生。其间,根据需要,曾招收过半年、一年、二年制各种班级,还有民办教师培训班等。培养初中、小学教师。
马鞍山师范学校校门(2张)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革开放
体制调整后
1978年,教育战线经过拨乱反正,马鞍山市委加强了对师范学校的指导,马鞍山师范学校体制调整,学校升级为县级单位、明确中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小学和幼儿教师,实行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1982年又改为四年),到此,学校才基本上走上正轨。
马鞍山师范学校(2张)
1999年首次招收小学教育大专班,2000年开始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生。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时代
学校升格
2003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马鞍山市湖西南路369号,地处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300亩。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独立升格为公办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6月12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揭牌。
学校升格(3张)
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2011年以优秀等次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2016年相继获准立项建设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
年份 | 重要事记 |
1958年9月 | 建立“安徽省马鞍山初级师范学校”,校址设在向山 |
1959年 | 校名改为“安徽省马鞍山市师范学校” |
1962年 | 停办 |
1964年~1965年 | 短期开设一年制师范班,校址设在雨山湖公园内 |
1970年~1971年 | 成立师训连,培养中小学教师,校址设在采石公园 |
1972年~2003年6月 | 校址设在雨山湖畔湖东路与湖北路交叉处 |
1971年 | 开始筹备师范学校复建工作 |
1972年 | 开始正式招生 |
1978年 | 恢复中考招收初中毕业生 |
1999年 | 首次招收小学教育大专班 |
2000年 | 开始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生 |
2003年7月 | 学校整体搬迁至现址湖西南路369号 |
2004年5月 | 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公办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011年 | 以优秀等次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
2015年 | 获准立项建设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
2016年 | 获准立项建设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资队伍
学校通过“培、引、聘”等途径,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校图书馆(2张)
,全面优化师资队伍。学校共有教师320人,专任教师28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2人,中级职称教师1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15人,双师素质教师265人。[1]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院系概况
截至2018年4月,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有教师教育系(基础部)、旅游与外语系、软件工程系(软件与互联网学院)、食品工程系、经济与社会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艺术设计系6个院系。共有11个专业大类,16个专业类,43个专业,其中省级特色专业11个。[2]
院系及专业设置概况 | ||
专业 | 院系 | |
学前教育 | 教师教育系(基础部) | |
数学教育 | ||
英语教育 | ||
美术教育 | ||
音乐教育 | ||
旅游管理 | 旅游与外语系 | |
旅游管理(中韩合作) | ||
酒店管理 | ||
应用日语 | ||
商务英语 | ||
旅游英语 | ||
应用英语(会展方向) | ||
艺术设计 | 艺术设计系 | |
动漫设计 |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
室内艺术设计 | ||
环境艺术设计 | ||
动漫制作技术 |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经济与社会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
网络新闻与传播 | ||
市场营销 | ||
物业管理 | ||
移动商务 | ||
文秘 | ||
食品营养与卫生 | 食品工程系 | |
食品检测技术 | ||
食品加工技术 | ||
软件技术 | 软件工程系(软件与互联网学院) |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
移动应用开发 |
参考资料:[2]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校43个
音乐楼
专业当中有5个师范专业,38个非师范专业。生源地为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校按照贴近社会需求,不断巩固师范类专业,大力发展非师范专业,精心培育品牌专业,狠抓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丰富办学内涵。2005年开始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8个“二学历”本科专业,与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的教育。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研究
以人才促科研,以科研育人才。升格以来,学校在教研、科研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教师公开发表论文830篇,论著及参编规划教材95部,立项研究的课题近476项,其中部级课题1项,各级省级课题78项。科研、教研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升,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得到提升,截止2017年3月,学校有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7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3名。[1]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术期刊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反映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现更名为《马鞍山师专教学与研究》)自2009年11月创刊。学报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同类院校交流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声誉。截止到2018年4月,《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共刊出34期,合计发表各类文章超出650篇。其中不乏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结题文章,学报的编排、印刷、组织正渐趋完善。学报在栏目建设上由最初的理论探讨、教学研究、人文社会、校园文化四个栏目,逐步形成教育论坛、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文学艺术及史海探微等栏目,形成面向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内部交流刊物。[3]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情况
近三年,为地方输送毕业生6000余人,学生就业对口率为73.24%,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4.2%。其中面向马鞍山地区输送小学幼儿园教师200余人,面向马鞍山市现代服务业与食品加工企业输送1700余人,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内涵发展,培育办学特色。学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先后为社会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合格师资、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3万人。[1]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化传统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
立志 修德 博学 精业[4]
立志为民生的奋斗精神,修德济天下的人本精神,博学致真理的治学精神,精业励华生的职业精神。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歌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歌》 | |
(一) 长江之滨 翠螺山旁 五易其址 璀璨华光 承兴师重教之宏任 书启智育才之华章 啊 立志修德 博学精业 博学精业 啊 润物无声 桃李芬芳 桃李芬芳 啊 立志修德 博学精业 博学精业 啊 润物无声 桃李芬芳 桃李芬芳 | 《无尚荣光》 喻长志词 王怀坚 曲 |
(二) 戊戌启程 戊午远航 甲申扬鞭 世纪弘张 养天地浩然之正气 树德馨学富之高榜 啊 知行合一 实践至上 实践至上 啊 育人铸魂 无尚荣光 无尚荣光 啊 知行合一 实践至上 实践至上 啊 育人铸魂 无尚荣光 无尚荣光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徽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徽
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形,徽志中心以三笔遒劲有力的撇画呈开的书籍来表现“马”字的开首字母“m”,波浪线交待了学校所处长江之滨的地理位置,“1958”字样标志着学校建校年份。外环上方是中文学校校名,下方是英文大写学校校名“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学校标准色为“师专蓝”。[5]
蓝色,是一种千帆过后,海的颜色;万鸟翱翔后,天的颜色;事事经历后,心的颜色。校徽图上,一艘帆船行驶在海面上,一路远航,诠释了师专人数十年来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画面内部以“马”的小篆字为设计出发点,以三笔遒劲有力的撇画呈开的书籍来表现“马”字的开首字母“m”,体现了师专教育教学的文化属性。下面的波浪线交待了师专的地理位置,长江之滨、横江之上。整个画面表现出一种美丽、睿智、沉稳与从容,体现了师专“立志、修德、博学、精业”的校训以及严谨求实的校风。[4]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名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名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风
爱严全勤礼
爱(热爱祖国、热爱教育、团结友爱、爱满天下)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肃纪律、严守校规)全(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勤(勤奋学习、勤恳工作)礼(礼貌待人、礼仪周全)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风
严谨治学 精益求精 开拓进取 一专多能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生必须具备”五个一”的要求
一颗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红心,一专多能,一口普通话,一个好身体,一笔好字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领导集体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 |||
学校名称 |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孙良 | 校长 | 2008.6- |
喻长志 | 党委书记 | 2008.5- | |
马鞍山市师范学校 (体制调整后阶段) | 杨斌田 | 副校长(保留正团级) | 2000.10-2004.6 |
汤立庆 | 副校长 | 1993.5-2004.6 | |
刘尚雨 | 副校长 | 1996.2-2000.8 | |
喻长志 | 校长 | 2000.4-2004.6 | |
夏元楷 | 党总支书记 | 1996.2-2004.6 | |
汤立庆 | 副校长、党总支副书记 | 1993.5-1996 | |
王宗茂 | 副校长 | 1991.1-1995.10 | |
谢德仪 | 校长 | 1991.3-2004.4 | |
陈 正 | 党总支书记、副校长 | 1983.12-1991.3 | |
甘 杰 | 副校长 | 1980.2-1983.12 | |
毛樟梓 | 副校长、党总支副书记(1980.9-1983.12) | 1978.8-1988 | |
马鞍山市师范学校 | 马昆仑 | 革委会副主任 | 1978.4-1978.8 |
吕祖光 | 党支部副书记(工宣队) | 1977.6-1977.11 | |
冯余庭 | 党支部副书记(工宣队) | 1975.11-1977.6 | |
丁云录 | 党支部副书记(工宣队) | 1974.4-1975.11 | |
陈 兵 | 革委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 | 1974.11-1978.8 | |
甘 杰 | 革委会副主任 | 1973.8-1978.8 | |
牛维元 | 革委会副主任 | 1972.7-1978.1 | |
杨惠芳 | 党支部书记 | 1972.3-1978.8 | |
李 林 | 革委会副主任 | 1971.4-172.6 | |
陈 峰 | 革委会主任 | 1971.1-1973.8 | |
一年制师范班(一年制师范阶段) | 甘 杰 | 负责人(兼教育科长) | 1964-1965 |
马鞍山初级师范 | 李 林 | 副校长、党支部书记 | 1960.6-1962.8 |
张运宏 | 副校长、党支部书记 | 1958.8-1960.4 |
参考资料:[6]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 |||||
职务 | 名单 | 职务 | 名单 | ||
校长 | 孙良 | 党委书记 | 喻长志 | ||
副校长 | 甄炯 张勇军 李秀华 | 党委副书记 | 孙良 | ||
党委委员 | 张勇军 李秀华 吴志华 | ||||
工会主席 | 吴志华 | 纪委书记 | 吴志华 |
参考资料:[7]。。学校类型
师范
主管部门
安徽省
类别
公立大学。知名校友
胡邦明,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