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法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山东政法学院肇始于1955年7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建立的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1959年2月,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山东省公安干部学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二师合并成立山东政法学院;1961年8月,学校被撤销;1979年12月,学校恢复重建,定名为山东省政法干部学校;1983年7月,更名为山东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1987年10月,更名为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7年再次成立为山东政法学院;2011年10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3-4]山东政法学院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由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动支持建设,是一所以法学为主体,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等院校,属于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成员高校。[1-2]。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56.9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余平方米;下辖13个院系部,设有18个本科专业和6个专科专业;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校内专任教师500余人、其他师资和外聘教师180余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20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占77%以上。固定资产总值4.9亿余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256万册,其中包括纸质图书111万册,电子图书144万册。[1][5]。创办时间
1955年
属性
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成员高校(2017年) |省属高等院校
主管部门
山东省。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刘秉琳、孔舒航、吕盛昌、吕晓磊等。。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8月29日,中国教育工会山东政法学院委员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2014年6月,山东政法学院被确定为第一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是山东省高校19家获批单位之一。
2015年10月,山东政法学院被确定为第一批“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与山东大学、烟台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接受了授牌仪式。[6][9-10]
山东政法学院
山东政法学院办学实力
山东政法学院师资队伍
校园风景(35张)
截至2018年6月,教师总数6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达42.5%;双师型教师达30%以上,具有行业从业背景教师达25%以上。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20余人,“山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4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10]
省级教学名师:曲伶俐、杨晓静、张迎秀[11]
省级教学团队 |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入选时间 |
刑法学教学团队 | 曲伶俐 | 2008年 |
诉讼业务与实训课程教学团队 | 杨敏 | 2011年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 张士昌 | 2012年 |
资料来源:[11] |
山东政法学院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6月,山东政法学院下辖13个院系部,拥有18个本科专业和6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五个学科门类,其中以法学类专业为主。[12]
专业设置 | ||||||||
院系部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
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 | 法学 | 法律事务 | ||||||
山东政法学院民商法学院 | 知识产权、法学(与法学院共同培养) | 法律事务(与法学院共同培养) | ||||||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 法学(与法学院共同培养) | 法律事务(与法学院共同培养) | ||||||
山东政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 | 法学(与法学院共同培养) | 法律事务(与法学院共同培养) | ||||||
山东政法学院警官学院 | 监狱学 | --- | ||||||
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 | 经济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审计学 | 财务管理、国际商务 | ||||||
山东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 | 行政管理 | ||||||
山东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商务英语 | 应用英语(法律) | ||||||
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 | 新闻学、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
山东政法学院信息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信息工程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
山东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山东政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 | --- | ||||||
山东政法学院体育教学部 | --- | --- | ||||||
资料来源:[1][13] |
山东政法学院教学建设
山东政法学院分类建设,以法学专业群为核心,经管类专业群和新闻传播类专业群为两翼,信息管理类专业群和外语类专业群为基础,形成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的“122”专业体系。
山东政法学院专业体系结构示意图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拥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1个,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有近40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1项省级教学改革立项课题,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法学
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山东省 “三三三”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
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法学、监狱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10]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教学实验中心[14]
司法部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
法律文书写作 | 张霞 | ||||
商法原理与实务 | 赵志钢 | ||||
刑法原理与实务 | 张传伟 |
省级精品课程: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经济法原理与实务、商法学、国际私法学、物权法学、监狱安全防范、罪犯矫治心理学、刑罚学、刑事侦查学、法律方法、西方法学名著导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要义、法理学基础、狱政管理学、民事案例研究、行政法案例研究、商事案例研究、外国法制史、刑事案例研究、中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经济法案例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15]
人才培养:学校始终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构建了以
山东政法学院(8张)
“爱生学工”为品牌的完善系统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特别是学生奖助体系,奖助覆盖面超过30%。大学生素质教育特色项目“靛青工程”入选全国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打造高校学生第二成绩单”创新试点项目。同时,采取分类培养、复合培养、订单培养、联合培养等培养模式,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法学专业学生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成绩优异,通过率2009年以来均保持在50%左右;各级各类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考取率和考研通过率均稳定在20%以上。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自1955年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14万各级各类优秀人才。[10]
山东政法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拥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在省属高校中首家全部拥有法学学科“三重点”建设项目;并拥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刑法学
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学[10]
山东政法学院合作交流
一是合作举办专业。与山东省监狱管理局合作共建监狱学专业,与济南华恒兴公司合作共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二是合作培养人才。各专业成立校外专家顾问委员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中,邀请校外专家参与论证,进行调研。邀请行业人员通过授课、论文指导、实习见习指导、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参与人才培养。先后与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和山东现代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合作,与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合作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三是合作开展研究。与山东省委政法委合作开展社会稳定研究,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合作开展司法制度研究,与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合作开展司法会计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四是共建教学资源。与山东省血液中心签订了法医鉴定合作协议;与山东省委政法委、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山东能源集团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截至2015年3月,该校在全山东省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监狱等系统和企事业单位建设了 200 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是国际交流。与英国提塞德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查尔斯特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韩国世宗大学和韩国中部大学等国外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交流项目与交流活动,并互派留学生。[16]山东政法学院毕业生均可选择到与该校建立合作关系的美、英、澳、日、韩等高校继续攻读学位。[17]
山东政法学院学术研究
山东政法学院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此外,该校还自建有司法鉴定中心、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山东省社会稳定研究中心、司法会计研究所、司法研究院、立法研究院、案例研究院等科研机构。[1]
2015年10月,经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学校设立了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9]
省级重点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
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10]
山东政法学院科研成就
截至2015年底,山东政法学院获得国家级科研立项8项,省部级科研立项254项,厅局级科研立项396项。公开发表(出版)科研成果3031篇(本)。其中,在中国国内核心期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1031篇,在cssci、a&chi、isstp、ei、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338篇,占核心期刊论文总数的48.7%。出版著作461部。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学科新秀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39项,获得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励100余项。[5]
山东政法学院在“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30余项。[10]其中:
该校孙培福教授和黄春燕副教授合撰的论文《法律方法中的逻辑真谛》荣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13年11月25日,该校王立武教授申报的《国际私法的强制性规则适用制度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
该校在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评比中,《汉晋南北朝基层秩序建构与变迁研究》获得立项。[18-19]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立项一览表 | |||
项目类别 | 负责人 | 项 目 名 称 | |
规划基金项目 | 安宗林 | 我国继承法修订难点问题研究 | |
青年基金项目 | 王惠 | 中国环境邻避运动的法律规制研究 | |
青年基金项目 | 支强 | 秦汉法律术语与立法技术 | |
青年基金项目 | 丁延龄 | 社会治理创新的反思法模式——以反思环境法为例 | |
规划基金项目 | 刘万啸 | 强力治污背景下外国投资者与我国政府投资争端预防机制的构建 |
山东政法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根据2016年6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有藏书256万册,其中包括纸质图书111万册,电子图书144万册,年订购中外文期刊8200余种,其中包括中文纸质期刊1100余种,中文电子期刊485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2200余种。拥有一个电子文献资源信息中心,是“书生”、“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中国知网全文期刊”的网络检索一级站;学校图书馆被评为山东省高校自动化建设先进图书馆。图书馆藏书具有较强的学科和专业特色,以收藏社科法学类图书为主,兼收人文、自然科学等。[20]
此外,该图书馆还拥有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22个,其中自建数据库3个,有中国国内较著名的“北大法宝”、“北大法意”、“方正阿帕比—法律精品书库”、“法源—卓越法律人才学习平台”;中国国外较著名的《heinonline法律期刊全文数据库》和《lexis.com全球法律数据库》。[21]
学术期刊
政法论丛
《政法论丛》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类专业学术期刊,由山东政法学院主办,所刊发论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大型文献资料上一直维持较高的转摘、复印、索引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列为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该刊连续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1-2012、2013-2014)、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12-2013、2014-2015);在“中国知网”2013年12月底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中以较高的综合影响因子位居中国法学类学术期刊第11名。《政法论丛》主要栏目有法学理论、专题研究、法史研究、域外法学、法律实务等,另有“法学方法论与法律逻辑”等若干特色栏目。[22]
山东政法学院文化传统
山东政法学院学校标识
校徽
山东政法学院校徽
校徽上校名以中文和英文标识。中文为上,表明主体性——是中国的大学;英文为下,表明山政的国际开放性。
校徽上的“山东政法学院”由中国书法协会名誉会长、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舒同亲笔于1959年2月题写。
校徽中间的天平象征着公平,正义的法律,体现了学院以法学教育为重,多学科发展的学科特色。在设计上天平似一站立张开双臂的人,体现了学院“以人才为本,以教育为主体”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张开双臂以示开放办学,迈开双腿以示稳步发展。天平采用金黄色象征着收获和辉煌,意在表达山政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硕果累累天平中间像一座高山,蕴涵了两层含义:第一,说明了学院的地理位置,坐落早秀丽的济南五顶茂岭山下。第二,蕴涵着山政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以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的深刻哲理天平两端的秤砣上镶嵌着山东政法”的拼音缩写变形“sd”和“zf”。
舒同先生为学校题写校名(1959年2月)
校徽采用圆形,颜色由天蓝色和深蓝色组成。整体的蓝色色调蕴涵了对山政学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勉励之意,又表达了山政各项事业腾飞跃起的美好愿望。圆形似地球表明学院的国际开放性和强劲的生命力,发展力圆形又似轮状,而上面的两颗星星似轴状,象征时代,象征前途,象征前途,象征自强不息。[23]
校训
山东政法学院校训
山东政法学院的校训是由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早年曾在济南就读的欧阳中石先生题写,昭示着山政学子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读书。
博学 笃行: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人文科学知识;“笃”意指忠实,专注,一心一意。“笃行”,意指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对事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勇往直前,也包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其中“博学”属于学的问题,“笃行”则是行的问题。
刚健 中正:《乾》卦《文言传》云:“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象传》云:“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极为重视
校园文化(8张)
刚健的品德,他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刚毅即是具有坚定性。与刚健自强有密切联系的是关于独立意志、独立人格和为坚持原则可以牺牲个人生命的思想。孔子肯定人人都有独立的意志,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孔子更认为,为了实行仁德可以牺牲个人的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进而提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这是刚健自强的最基本的要求。《周易》不仅主张刚健亦强调刚健且中正。《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中道思想的发端。纵览《周易》各卦,阳爻的三、五,阴爻的二、四,一般都是吉利的。如《讼卦》“中吉,刚来而得中也”,九五居中而得位,而有中正之德。在节、中孚、小过、即济等卦中也有明显体现。[24]
校歌
山东政法学院校歌
《追梦山政》
林爽作词、王信义作曲
母亲河畔,趵突泉边,文质山政薪火传
琼瑶桃李,树蕙滋兰,弘毅致远任在肩
明法守正,止于至善,把韶光华年付与这无涯学海,万亩心田
大爱施教,学在前沿,将春风时雨洒向我,千秋伟业,壮丽河山
山政山政,博学笃行,刚健中正,实事求是勇攀登
山政山政,济济多士,共同求索,乘风破浪追梦明天
追梦明天[25]
山东政法学院第二课堂
校园文化品牌
学校实施“爱生学工”和“靛青工程”两大工程。“爱生学工”按照“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理念开展十大服务项目。
“靛青工程”将素质拓展活动学分化、项目化,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打造高校学生第二成绩单”创新试点项目。
学术实践平台
校园活动(37张)
一是学业竞赛平台。法学专业每年举办60余场“模拟法庭竞赛”活动,直接参与同学1200多名,其他专业也根据学生技能发展需要举办相应学业竞赛。2012-2014年获学业竞赛国家奖励10项,省级奖励24项。
二是学术讲座平台。2012-2014年,该校组织“大法官讲坛”、“名师讲坛”等系列学术报告200余场。
三是学术沙龙平台。依托专业性社团,学生自主组织的学术沙龙活动,读者俱乐部学术沙龙已成为学生学术交流的典范。
四是学生刊物平台。《山政青年》、《琢璞》、《锦瑟华年》等学生刊物已成为学生学术探索的重要平台。
五是“五四”论文平台。2008 年-2014年底,学校每年组织学生优秀“五四”论文评选,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丰富课外文体活动
按照“校级活动周期化、院级活动多样化、各类活动项目化”的工作思路,对课外文体活动分层管理,使活动呈现品牌化、系列化、常态化特点。2014年“靛青工程”项目立项449项,既包括“挑战杯”系列赛、“飞扬新声”系列赛、“百团大战”等品牌活动,也包括各学院设计的系列活动,参与学生达35000余人次。2012-2014年学生课外活动获国家奖励13项,省级奖励98项,市级奖励14项。
分类建设学生社团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9 大门类学生社团116个,注册学生2万余人次。建立200余人的导师库,每个项目必须有导师参与。按项目拨付经费,保证每个项目顺利开展,并引导学生社团提高项目设计质量和运行质量。社团工作获国家级荣誉1项,省级荣誉16项,市级荣誉9项。[16]
山东政法学院革命文化
红色广场[26]
山东政法学院所在的五顶茂陵山因为1948年的济南战役而出名,同时也是济南战役爆发的起始点,其战役纪念遗址和标志性建筑位于山东政法学院的图书馆和笃行楼之间。
2008年9月,部分济南市民、革命老战士和历史文化学者建议,在济南战役胜利6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茂岭山作为济南战役的一个重要地点,应修建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依托济南战役茂岭山战场遗址,山东政法学院于此处建立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9月29日,该基地举行了揭幕仪式,同时该基地所在广场取名为红色广场。
2014年9月30日山东政法学院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广场(解放济南战役茂岭山战场遗址)举行烈士纪念日活动。[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