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徽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创办于1952年,是我国首批以培养职教师资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院校,拥有招收培养博士后资格的高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招生权的高校,为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是一所主要培养各类师资、科技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被誉为“中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摇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文理学科协调发展的涵盖文学、理学、医学、工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万名旅游英才计划”[1]、“国培计划”、“江西省2011计划”、“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截至2017年12月,学校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62亩,校舍建筑面积67.35万平方米。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职教论坛》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设有22个学院,77个本科专业;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58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含一本、二本和留学生),各类硕士研究生1350余人。[4]。创办时间

1952年

所属地区

江西省南昌市

学校类型

师范(综合)

主管部门

江西省。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于果、熊澄宇、汪进、于平。。1996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中国职技本科高师和江西师范类院校的唯一代表,出席中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交流办学经验。

200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列为中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成为中国19个该重点基地单位之一,标志着学校成为培养中国职教师资的领军院校之一。

2005年底,学校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获得国务院学位办通过,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8年,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来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被评为“优秀”水平。

2002年5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改称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5]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2002年,南昌市政府决定以南昌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筹建南昌科技大学。

2003年南昌市决定将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筹建南昌科技大学,并开始启动红角洲新校区建设。

2004年2月,国家教育部和江西省政府先后批复,将同样起源于原南昌市业余大学的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2006年10月,南昌高专成建制整体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现了两校实质性的全面融合,南昌高专成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科部,在新校区红角洲校区办学。

2009年,学校党委和行政决定由筹建南昌科技大学转为筹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0年,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学校的“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开始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

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于2014年由江西省属南昌市管高校正式转为江西省属省管高校行列[6],正朝着省部共建(教育部与江西省共建)的行列迈进。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时期

2012年3月29日,国家教育部下发文件,正式批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2年8月16日,进入江西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

2014年10月24日,获批组建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7](2011计划)。

2014年12月5日,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5年9月21日,入选国家“万名旅游英才计划”,是江西省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入选院校。

2016年9月22日,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正式合作建设孔子学院,这是我国在摩洛哥创办的第三所孔子学院。[8]

最好大学网2016年1月7日公布“2016年中国高校科研质量(fwci)单指标表排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列全国第75位,江西省高校第2位。[9]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办学条件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6月,学校共设有22个专业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独立学院(理工学院),设置有77个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历史学、法学、医学等11大学科门类。[10]

 

二级学院一览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已更名为“美术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材料与机电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法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软件动漫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独立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硬件设施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郭杰忠致词

截至2017年6月,学校现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62亩,校舍建筑面积67.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6,27.48万元,纸质图书254.07万册。建有文科综合、基础化学、电工电子、基础物理4个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4个,附属实验学校1所,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实现了教学、科研、图书文献检索和办公管理网络化。建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4]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师资力量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11]

截至2018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623人,专任教师1349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100人,硕士生导师555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24人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2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二级教授15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20人,“赣鄱英才555工程”入选人员1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提名称号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入选人员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7人,“江西省模范教师”2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8人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3人次。[4]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科建设

学校是拥有培养博士后资格的单位和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已列入江西省学位委员会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建设中的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和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拥有江西省有特色一流学科1个,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1个,省“十一五”重点一级学科7个,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2个,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

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中,2015年申报):

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项目(涵盖“化学工程工艺职教师资培养项目”、“漆艺美术与设计职教师资培养项目”两个博士培养学科专业)

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育学(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设计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12]、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3]

四、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政、法律、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可授予教育学或理学学位);自设:德育学、教育经济学
工商管理 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自设:信息系统与管理、法律科学与管理、商务管理、休闲管理
中国语言文学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自设: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制药化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含:电路与系统、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物理电子学理论与应用、光电技术)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学(含: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舞蹈学(含:舞蹈表演与教学研究)
美术学 美术学;自设:美术理论、漆艺术、油画艺术、综合材料绘画
设计学 设计艺术学;自设:工艺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新媒介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含多个二级学科)
数学 数学(含多个二级学科)
生物学 生物学(含多个二级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含多个二级学科)

非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点

应用化学(工学学位)、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学位)、体育教育训练学(教育学学位)。

四、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育硕士(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政、法律、音乐、美术、体育等12个学科领域)、艺术硕士(涵盖艺术理论、美术、设计、音乐、舞蹈、戏曲戏剧、电影、广播电视艺术等8个领域)、旅游管理硕士、国际商务、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工程、药学、工商管理

五、职业学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13]:

课程教学论(含语文教学方向、数学教学方向、英语教学方向、历史教学方向、物理教学方向、法律基础教学方向、思政教育教学方向等7个教学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训练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应用化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江西省有特色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

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美术学

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艺术学

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化学、教育学

省高校“十一五”重点一级学科:应用化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美术学、思想政治教育、旅游管理、材料学

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美术学、工商管理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7个专业入选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点建设项目,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1个,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国家级培训中心各1个,承担教育部、财政部下达的工艺美术、电子商务、动画三个专业的职教师资本科培养标准设计和特色教材开发任务,是教育部“校—企—校”三位一体联合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改革试点单位。此外,还拥有江西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专业11个,省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拥有5个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

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旅游管理

国家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制药工程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

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专业点建设项目: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美术设计、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柔性自动化、化学分析

国家级“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电子信息工程

国家级“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创新创业型英才培养项目

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体育教育、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

省级品牌专业:艺术设计、旅游管理、音乐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会计学、英语、汉语言文学、体育教育、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摄影

江西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

创新实验区:依托‘校办企业’平台的旅游管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制药工程学研产相结合"3+1"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研究—实践型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设计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篮球课程教学团队等

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篮球》、《漆画》、《古代汉语》、《电子工艺训练》、《文学概论》、《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微生物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微生物学》、 《文学概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工艺训练》 、《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模拟电路》、《中国文化史》、《古代汉语》、《现代教育技术》、《形势与政策》、《电路基础理论》、《线性代数》、《药剂学》、《dv影视制作》、《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设计》、《大学英语精读ii》、《招贴设计》、《vb.net 程序设计基础》、《生物化学》

人才培养

截至2017年6月,学校有在校生规模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694人(含一本、二本和留学生)[4],研究生1350余人,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另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本专科生资格。[5]学校以“明德精业”为校训,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1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毕业生就业率位居江西省高校前列。

近五年来,研究生及大学生在全国创新创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868项。[4]截至2016年10月,在近三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获23个奖项。学生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及就业适应力明显增强,在近三年各类重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47项,省级奖励666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70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65项。[14]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15]

近年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已与省内外200多家行业协会、企业、中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合作基地、开办校企合作实验班等方式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关系。[14]先后与浙江亚龙教育装备有限公司合办“亚龙职教师资培养班”,与中国涂料工业协会联合开办了“卓越涂料工程师”班,与江西省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协同合作举办“金牌讲解班”,与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得雨集团合作办学,组建“瓷上绘画班”,与浙江九洲药业合作开办“九洲药业班”等等,借助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多个平台,与国内外企业、行业协会、单位协同培养人才,形成校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机制,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在众多省级和国家级的相关专业和行业的大赛中获得佳绩,多名同学荣获江西省巾帼建功标兵、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14]

2004年以来,研究生及大学生参加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国健美操锦标赛、中国大学生运动会、“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力学以及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际、国内各类竞赛活动,获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266项。特别是学校体育类的健美操项目,刷新了中国最高纪录,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健美操比赛,获10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等共计23个奖项、国家奖项204个,其中金牌28块;省级奖项166个,其中金牌84块;培养了国际级运动健将2名、国家运动健将11名、一级运动员63名,并输送了4名健美操国家队队员,2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竞技体育最高荣誉奖---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其中在2005年,学校健美操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中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实现了中国健美操项目世界金牌的“零”突破,被国家体育总局两次授予“特别贡献奖”。[16]

职业教育

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重点支持建设地方示范性职业院校、国家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被江西省确定为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服装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饭店职业英语标准培训与测试中心。截止“十二五”期末,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职教师资培训84期,培训职教师资11308人次,先后获批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中5个专业培养(培训)标准、培养(培训)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7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2]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参与国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长期遣派教师赴国外访学。21世纪初,学校已与英、美、俄、澳、加、法等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被英国政府授予江西省首家海外教育中心。与英国布莱福德学院、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莱姆顿应用技术学院、bradford college、北大西洋学院合作开办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中外合作教育项目,是江西省第一个可获国际社会公认的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教育项目。学校还承办了非洲国家职业教育高级研修班,将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先进理念带向了海外。[17]

截至2017年6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芬兰、瑞士、丹麦、德国、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摩洛哥、印度、韩国、日本、匈牙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40多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分别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合作办学、互认学分以及教师进修、教师交流互访、学生交换学习及游学交流、合作研究等项目。学校长期坚持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并派遣本校教师到国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并鼓励学生赴国外大学学习深造。[12]2016年9月,学校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正式合作建设孔子学院,标志着学校首所海外孔子学院正式成立。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拓展硕士学位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积极探索境外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新的合作办学模式。[4]

学校具有招收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留学生的资格。现有来自于俄罗斯、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在我校进修汉语或接受学历教育。学校还先后举办了多届中美、中日和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职业教育考察团也多次来校交流,洽淡合作项目。[1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术研究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部、教育部等部、省级科研项目893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29项;获发明专利66项。[2][4]

截至2013年,学校承担了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以及中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43项;到位科研经费累计达13077.7万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864篇,其中sci、ei、istp索引论文1376篇次;出版专著53部;获发明专利52项。[18]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近90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及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百余项。学校教师出版国家级和省部级专著、教材200余部,发表论文 5000余篇,其中1376多篇被 sci 、 ei 、 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9]

学校创建油墨实验研发中心,与江西蓝海文具有限公司、常熟市和甸文化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建成了国内外最大的圆珠笔油墨生产基地,学校研发的“常熟油墨”已经成为国内圆珠笔油墨行业的第一品牌,通过了欧盟en71-9标准,抗衡了欧美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常熟油墨”企业是国内圆珠笔油墨行业综合实

 

“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合作培养签约(2张)

力最强的公司,有“中国油墨王”之称,产销量为1200吨,居世界第一,世界市场占有率约70%,21世纪初,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国,人们所用的绝大多数圆珠笔,都是该校研究开发的。[20]

学校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为导向,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改良种猪遗传特性,产业经济效益4.25亿元;学校与国家检验局合作,研制的新型细菌显色培养基成为国家标准;学校与北京陆桥合作,开发的三种细菌检测试剂替代进口产品,年产值超1000万元;学校与维新涂料合作,开发的水性集装箱涂料项目,一举解决跨国公司20年未能解决的难题。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术资源

期刊

截至2017年,学校出版发行《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3种学术刊物,《职教论坛》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在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历年文章全文转载量名列全国职教类期刊第一、全国教育类期刊中位居前列,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教刊物之一。[2]

●校图书馆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52年,截至2013年,图书馆建筑总面积64300平方米。其中枫林校区拥有第一图书馆、第二图书馆和实验楼电子阅览室等馆舍,红角洲校区新图书馆即将投入使用。图书馆设有办公室、资源建设部、流通部、信息与技术咨询部、期刊阅览部、红角洲校区管理部等六个部门。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图书借阅、参考咨询、代查代检、定题服务、文献传递和读者教育等文献信息服务。有工作人员56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及管理员18人。[21]

截至2013年,图书馆藏有中外文纸质图书2253102册,电子图书近200余万种,中外文纸质期刊2745种,中外文数据库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地努力,已形成了以职业师范教育为特色,以教育学、工商管理、化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等七个重点学科为重点,涵盖文、理、工、法、教育、管理等多学科,形成了虚拟馆藏和实体馆藏互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馆藏体系。图书馆开展了职教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设立了职业教育阅览室,出版了《国外职业教育》期刊。[2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科研机构

学校建有国家级培训基地或中心2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1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发改委重点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农业部国家研发分中心1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5个。[2]此外还拥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南昌市重点实验室,1个南昌市科研示范基地,参与建设3个江西省产学研示范基地。[22]

 

平台性质 平台名称 依托单位 批准时间 批准部门
国家级培训基地或中心

 

(2个)

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教育学院 2000年 国家教育部
全国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 体育学院 2002年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 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2011年 国家农业部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协同创新中心 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14年 江西省教育厅
省级重点实验室

 

(5个)

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化学化工学院 2003年 江西省科技厅
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 通信电子学院 2003年 江西省科技厅
江西省材料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 材料与机电学院 2005年 江西省科技厅
江西省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2013年 江西省科技厅
江西省药物分子设计与评价重点实验室[23] 药学院 2017年 江西省科技厅
省级工程实验室

 

(1个)

江西省水性涂料工程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2014年 江西省发改委
省级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1个)

江西省生物医药分子及检测仪器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化学化工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药学院

2012年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科技厅

江西省财政厅

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个)

江西省高等学校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药学院 2006年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学化工学院 2008年 江西省教育厅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3个)

江西省职业教育研究院 教育学院 2003年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八一精神研究中心 历史文化学院 2012年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数字化社会与地方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文学院、旅游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软件动漫学院 2014年 江西省教育厅
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 江西省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软科学研究基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4年 江西省科技厅
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江西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 文学院 2015年 江西省文化厅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江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学院 2015年 江西省社科联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园文化

 

校训

明德精业

诠析:明德以立范树标,精业以利众济群

校歌

《我的stnu》——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之歌

遥想荜路蓝缕,开垦一片天地,穿越红土风雨,走过彩虹万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5]

桃李不言啊,下自成蹊,少年少年问路而来,追梦追梦而去!独树一帜,我的stnu,明德精业,我的stnu,一代代学子,不息啊川流,前波后浪飞花,织出锦绣织出锦绣!织出织出锦绣!

点击斗转星移,刷新青春日记。今日有凤来仪,明天彩霞千起。青出于蓝啊更胜于蓝,少年少年踏歌而来,扬帆扬帆而去。我的stnu,明德精业,我的stnu,一代代学子,不息啊川流,前波后浪飞花,织出锦绣织出锦绣!织出织出锦绣!

校赋

作者:李雷

盛世中华,大学逾千;今赞我校,气度不凡:源于豫章书院,历千年历史,发轫江西大学堂,承百年基业,起于业大,兴于职教,立于师范,隆于科技。沧桑巨变一甲子,领军职教谱华章。

美哉,江科师大!赣水之滨匡庐南,物华天宝多俊才。承青云之笔,连豫章书

 

中央民族乐团来我校举办专场演出(3张)

香;观滕阁落霞,察世界风云。建学尊师,振人文以彰耀;崇文重道,逢治世而挺生。申硕更大,评估夺优;学脉滥殇,风流尽享。追踪上哲,发起先声;心怀天下,豪气干云。巍巍乎,江南职师之摇篮;赫赫矣,学子青睐之天堂。校训无忘兮:“明德精业”;校风永铭兮:自强自新。

秀哉,江科师大!香樟蕤蕤,荫翳匝地;修林屹屹,翠色欲滴。觅春亭上接紫气,寻芳园中论辩急。图书馆畅游中外,艺术楼古今隽永。活动中心,琴棋书画;体育场馆,活虎生龙。九曲长廊,四季书声朗朗;世纪广场,常年和气融融。春时百卉争妍,翠柳含烟;夏则绿荫蔽日,枝叶生凉;秋笼丹桂清香,沁心神爽;冬被皑皑白雪,妖娆异常。花前竹下,书声与乐声互奏;湖畔桥边,山色共水色争辉。

壮哉,江科师大!职技高师,享誉华夏;科技师范,鳌头独占。广揽俊彦,大雅小雅绰绰盈门;遍纳贤明;龙韬虎韬怡怡满园。文史法旅,争芳斗艳;通电化建,奇葩竞绽。外语国际,光华斐斐;教体音美,硕果累累。食品医药,头角渐显;经管数计,声名播远。名师执教,专家治学。知行并重,唯科学是举;中西兼收,独文明是求。“厚德博学”,常款款以耽书;“教书育人”,亦陶陶而废寝。盛哉,江科师大!山不在高,下罗飞凤凰;水不在深,前湖走蛟龙。人文丰蕴,生机无限;“立志高远”,青胜于蓝。数模、力学、挑战杯,捧金夺银;电子、程序,诸设计,人才辈出;健美操硕果,寰宇叹之;更有创新创业、歌舞模特、中英文演讲,如百花齐放,万舸争流。课内课外俱丰富,天高路阔任驰骋。今日读书,郁郁乎斯文;他年置业,洋洋乎盛德。

噫嘻!一简汗青,承几代之夙愿;杏林耕耘,创百世之风流。赞曰:明德精业兮“三特”奇,职教普教兮双飞翼。红色摇篮哺栋梁,特色校园翘东方。[24]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校领导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李红勇(教授、硕导)

校长:左和平(教授)[25]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郭杰忠[5]

党委副书记:池泽新(教授、博士、硕导)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魏新华(教授、硕导)

党委委员、副校长:胡业华(教授、硕导)

党委委员、副校长:蒲守智(教授、博士、博导)

党委委员、副校长:朱笃(教授、博士、博导)

副校长:徐景坤(教授、博士、博导、江西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江西省委副主委[26])

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玉保(副教授、硕导)

其他在校工作的副厅级非校领导:李广振(教授、硕导、南昌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江西省委副主委)

[27]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