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证样本_大学毕业证_高中/中专-毕业证大全

因为有缘我们才相聚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 主页 > 毕业证样本图 > 学校名称 > 正文

山东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及介绍

山东理工大学校徽山东理工大学历届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校由山东工程学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1956年,山东省济南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1958年,升格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1990年,更名为山东工程学院。1998年,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淄博大学、淄博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组建为淄博学院。2002年,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成为山东理工大学。[4-6]山东理工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淄博市,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以工学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科(专业)涵盖理、工、经济、管理、法、文、历史、教育、艺术等9个学科门类;为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1-3]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高校,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设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
]校 训

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

校 歌

《你伴随我》

专职院士

1人。
学校类型

理工

属 性

省部共建高校

卓越计划(新工科)

省属重点大学

山东特色名校工程

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属性

省部共建高校

卓越计划(新工科)

省属重点大学

山东特色名校工程

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省属正厅级事业单位

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epu)

所属地区

中国·山东·淄博

现任校长

张铁柱

知名校友

梁言顺、李昌富、李殿魁、张宏森、杜丽等

主管部门

山东省教育厅

硕士点

一级学科26、二级学科120、专业学位36 个。。

山东工程学院的历史:

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

1956年,山东省济南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

1958年,山东省济南农业机械化学校由济南市迁至德州,更名为山东省德州农业机械化学校。

1958年,山东省德州农业机械化学校升格更名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shando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成为“文革”前山东省13所本科高等院校之一。

1959年,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降格更名为山东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

1962年,山东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重新升格复名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由德州迁至淄博市,接收原淄博工学院(1958年创建)的校舍、部分师资、图书和实验室。

1962年,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系、莱阳农学院(今青岛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系并入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

1970年,山东工学院(2000年并入山东大学)第二机械系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兖州农业机械化学校(1958年创建)并入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学校更名为山东拖拉机厂农业机械化学校,由淄博市迁至兖州。

山东工程学院

1971年,山东拖拉机厂农业机械化学校更名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1975年,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复名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由兖州迁回至淄博市。

1982年,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

1990年,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山东工程学院(shand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98年,山东工程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6]

淄博学院

1998年4月,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所属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今济南大学)分院与淄博大学、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淄博市职工大学、淄博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合并组建淄博学院(zibo university),为山东省第一所综合性地方本科学院。

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

1.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

①华东工业部山东中等工业技术学校

1948年,华东财办工矿部工业学校创建

1949年,改建为华东财办工矿部博山工业干部学校

1949年,更名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博山工业干部学校

1950年,更名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工业干部学校

1950年,更名为华东工业部山东工业干部学校

1951年,改建为华东工业部山东中等工业技术学校

②华东工业部山东中等窑业技术学校

山东建材学院分院校风碑,宋健院士题写

1949年,华东财办工矿部博山窑业学校创建

1949年,更名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博山窑业学校

1950年,更名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窑业学校

1950年,更名为华东工业部山东窑业学校

1951年,更名为华东工业部山东中等窑业技术学校

③合校发展

1952年,华东工业部山东中等工业技术学校、山东中等窑业技术学校合并组建山东省博山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改建为重工业部博山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6年,更名为建筑材料工业部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58年,更名为建筑工程部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淄博工学院院报(2张)

1958年,淄博工业专科学校创建(与建筑工程部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合署),同年升格为淄博工学院

1959年,淄博工学院独立建制,由博山区迁至张店区

1962年,淄博工学院撤销建制,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迁入原淄博工学院院址

1960年,建筑工程部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升格为淄博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

1962年,降格为建筑工程部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65年,更名为建筑材料工业部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71年,更名为山东淄博建筑材料机械厂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77年,更名为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1978年,升格为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87年,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校本部由淄博市迁至济南市

1987年,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决定在原淄博院址设立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博山分部,同年11月更名为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5-6]

淄博大学

2.淄博大学

1994年,淄博大学创建[5-6]

3.淄博师范专科学校

1951年,山东省周村师范学校创建

1955年,山东省周村师范学校更名为淄博师范学校

1970年,淄博师范学校由周村区迁至张店区

1978年,淄博师范学校升格设立大专部,实施大中专分校办学

1984年,淄博师范学校大专部更名为淄博师范专科学校

1981年,山东省淄博教师进修学院创建

1983年,山东省淄博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淄博教育学院(与淄博师范专科学校合署)[5-6]

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淄博教育学院)

4.淄博市职工大学

1979年,淄博市总工会开始筹建淄博市职工业余大学

198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淄博市职工业余大学

1985年,淄博市职工业余大学更名为淄博市职工大学

1994年,淄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与淄博市职工大学合署)[5-6]

5.淄博广播电视大学

1979年,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淄博工作站创建

1984年,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淄博工作站改建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淄博市分校

1988年,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淄博市分校更名为淄博广播电视大学[5-6]

山东理工大学合并发展

 

名人题词(7张)

2001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理工大学。[5-6]

2002年3月,教育部批准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正式组建山东理工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原山东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福生担任山东理工大学首任校长。[15-16]

2003年9月,学校获批招收国防生的资格。[17-18]

2010年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始进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19]

2011年7月,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中期检查。[20]

2013年1月,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验收;7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1-22]

2014年9月,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

2018年8月,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24]

2019年2月,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0][25-27]

山东理工大学办学条件

 

山东理工大学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共设置25个学院、1个学部[28-29];有本科专业77个,涵盖42个专业类、8个学科门类。[30]

 

山东理工大学学院设置
学院类型 学院名称
教学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外国语学院
法学院[31] 马克思主义学院
美术学院 音乐学院
体育学院 鲁泰纺织服装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32-33] 国际教育学院[34-35]
  行政单位 继续教育学院 研究生院[36]
经济与管理学部[37] mba教育中心[38]

山东理工大学师资力量

东校区图书馆,赵朴初先生题写馆名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教授(或相当职称)230人、副教授(或相当职称)863人、讲师(或相当职称)1123人[39],具有博士学位的874人,博士生导师64人、硕士生导师947人[40-41];法国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14],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42],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8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6人,“长江学者”、“泰山学者”、“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省级拔尖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校特聘教授33人。[43-45]

两院院士

 

万哲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山东理工大学)主任[46-48]
杜善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山东理工大学)主任[49-50]
金翔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校特聘教授[51]
卢秉恒 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特聘教授[52]
许厚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特聘教授[53]
张铁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特聘教授[54]
蔡鹤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东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5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温广武 徐丙垠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徐丙垠 邹广德 张学义 温广武 时君友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汪遵元 赵蔚芝 李燕余 张荣顺 傅忠君 徐丙垠 杨思一 杨彦功 张学义 邹广德
王兰美 王相友 赵玉刚 温广武 孙殿柱 王志民 吕凤琴 李平 [56-60]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李惠民 王鸣 秦禄昌 兰玉彬(法国欧洲科学院院士) [61-65]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时君友 李平 [6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刘俊成 刘波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朱海亮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郭跃彬 陈卫东 苏忠民 [67-68]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青年专家

 

李洪文 孙铮 郭跃彬 刘少敏 徐丙垠 刘秀飞 赵玉刚 易维明 宋明春
温广武 李惠民 张学义 田业冰(“钱江学者”特聘教授)[69] [70-72]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宋元达 李洪文 张伟 [73-74]

山东省拔尖人才

 

傅忠君 杨思一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邹广德 张学义 王兰美 张新义 任传波 赵玉刚 王相友
吕传毅 尹玉吉 魏修亭 杜钦君 赵金鹏 李平 高松
陈善峰 刘永启 朱海亮 咸日常 纪洪芳 申亮 蔡红珍
孙霞 [75-77]

山东省教学名师

 

韩进宏 沈玉凤 王兰美 张为春 张学义 王环 曹俊茹
袁玉珍 葛敬民 李平 李震梅 曲建忠 赵文玲 [78]

山东理工大学学科建设

 

逸夫图书馆(校史馆)(28张)

学校是首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单位[1],截至2019年1月,学科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化学学科进入esi前1%[79];有3个“山东省一流学科”[80-82],13个省级重点学科[83-86];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7],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涉及31个一级学科)[88-89];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88-90]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流动站名称 学科门类 所属学院
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 工学 机械工程学院,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 学科门类 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机械工程 工学 b-
电气工程[88-89] 工学 c
化学工程与技术 工学 b-
农业工程[91-92] 工学[93] c+[94]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 学科门类 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应用经济学 经济学 c
法学[88-89]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88-89] 法学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
数学 理学
生物学 理学
统计学 理学(经济学)
力学 * 工学(理学)
机械工程 工学 b-
仪器科学与技术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理学)
冶金工程 *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88-89] 工学
电气工程 工学 c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理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工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工学 b-
矿业工程 工学
交通运输工程 工学
农业工程 工学 c+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农学)
软件工程 * 工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工学)
工商管理[88-89] 管理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88-89] 管理学
美术学 *[95-97] 艺术学[93] [94]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

 

二级学科名称 一级学科名称 学科门类
世界经济 理论经济学 经济学
社会学 社会学 法学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化学 理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控制科学与工程 工学
农业经济管理 *[88-89] 农林经济管理[98-100] 管理学[93]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

 

学位类别名称 学位授权领域
金融硕士[101]
国际商务硕士[88-89]
翻译硕士[88-89] 英语笔译
英语口译
日语笔译
日语口译
朝鲜语笔译
朝鲜语口译[102]
工程硕士[103]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仪表工程
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电气工程
计算机技术
测绘工程
化学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农业工程
食品工程
车辆工程
工业工程
项目管理 *
物流工程 *
农业硕士[104] 农业机械化
农村与区域发展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农业信息化
食品加工与安全
工商管理硕士[105-106]
艺术硕士[88-89] 音乐
戏剧
戏曲
舞蹈
美术
艺术设计[107-109]

(注:* 表示该授权点动态调整撤销,但保留对已招收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权。)[110-111]

山东省一流学科

 

学科名称 学科门类
农业工程 工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工学
机械工程[80-82] 工学

省级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 所属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省特色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省特色重点学科)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省特色重点学科)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命科学学院
应用数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美术学(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 美术学院
音乐学(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 音乐学院
齐文化研究(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 齐文化研究院
戏剧戏曲学(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83-86] 戏曲文艺研究所[109]

山东理工大学教学建设

综合建设

 

校园风景(30张)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112-113]、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114]、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是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5]、山东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基地、首批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首批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计划试点单位[116]、首批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立项建设单位[117]、首批山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118]

2007年,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9],并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20];学校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截至2017年12月,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8个,被评为首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单位[1];2017年8月,成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121];截至2017年9月,设有67家研究生工作站。[122]

2010年6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23-124]2012年6月,入选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高校并获批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5];11月,入选首批“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126-127]2013年9月,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8]2015年1月,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9]截至2016年12月,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省级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1]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8]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130],省级教学团队7个[131],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131-132],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133-134],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135],省级精品课程52门。[136]2015年11月,农业工程学科团队入选首批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137]

1.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依托计划 批准部门 共建单位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38] 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等23个部门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钢铁集团金岭铁矿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25]

2.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名称 依托学院
车辆工程与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9]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3.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名称 依托学院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8] 机械工程学院,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4.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名称 依托学院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9]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5.国家级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名称 所属学院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团队[140]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工程图学类课程教学团队[130]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建设

 

鸿远楼(7张)

截至2017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3个,山东省自筹经费立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5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14个。[141-143]

1.国家级特色专业

 

专业名称 所属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专业名称 所属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采矿工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141] 鲁泰纺织服装学院

3.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专业名称 所属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土木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4.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

 

核心专业名称 所属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144]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5.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

 

核心专业名称 所属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化工学院
采矿工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144] 经济学院

6.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

 

专业名称 所属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自动化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142] 化学化工学院
测绘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矿物加工工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142] 数学与统计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院

学生获奖

 

校园风景(8张)

2011年至2018年12月,学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145]、“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146]、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000余项[147];其中,国家级及国际奖励2300余项。[1]

山东理工大学国际交流

学校通过开展学者互访、学术交流,聘请高层次的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和讲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入选欧洲联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erasmus mundus programme)亚洲gate项目[148];2015年,参加日本“樱花科技计划”[149-150];2016年,入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151-152];2017年,加入奥地利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eurasia-pacific uninet)。[13]

2011年,学校成为首批16所“山东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接受院校之一,奖学金数量和资助额度居接受院校前列[153];“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资格考培中心”和“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hsk)网络考点”在学校设立。2014年,获批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资格院校。[154]截至2015年12月,共培养外国留学生3500余人,2016年度长期留学生750余人,留学生规模居山东省高校前列,在读留学生来自包括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泰国、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等国在内的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1][155-156]

 

连心湖(8张)

截至2018年9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爱尔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拉脱维亚、波兰、罗马尼亚、波黑、希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阿联酋、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的百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达成交流合作协议。与美国、英国、德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的有关高校开展了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57-159]

 

  国外友好学校
  名称 国家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 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160] 美国
密苏里大学 美国
夏威夷大学 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爱丁堡罗大学 美国
普渡大学 美国
世纪大学 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布鲁姆斯堡大学[161] 美国
圣路易斯大学 美国
圣何塞州立大学 美国
辛辛那提大学 美国
阿尔弗雷德大学[162] 美国
布拉德利大学[163] 美国
扬斯敦州立大学[164] 美国
布鲁克林法学院[165] 美国
哈维穆德学院 美国
莫宁赛德学院 美国
哈德兰社区学院 美国
威尔士大学(斯旺西) 英国
威尔士大学(三一圣大卫) 英国
班戈大学 英国
考文垂大学[166] 英国
利兹大学 英国
斯旺西城市大学 英国
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 英国
坎特伯雷大学[167] 英国
格林威治大学[167] 英国
哈德斯菲尔德大学[13] 英国
哈珀·亚当斯大学[168-169] 英国
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
科廷大学 澳大利亚
塔斯马尼亚大学 澳大利亚
纽卡斯尔大学[170-171] 澳大利亚
莫道克大学[172] 澳大利亚
怀卡托大学[172-173] 新西兰
怀卡托理工学院 新西兰
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174] 新西兰
阿尔伯塔大学 加拿大
英桥大学 加拿大
南特大学 法国
勒芒科技大学 法国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德国
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 德国
因戈尔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 德国
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175] 德国
萨兰托大学 意大利
卡梅里诺大学[176] 意大利
马尔凯理工大学[176] 意大利
穆尔西亚大学[177] 西班牙
esic商学院[178] 西班牙
约翰·开普勒林茨大学[175] 奥地利
维也纳技术大学[13] 奥地利
格拉茨技术大学[13] 奥地利
爱尔兰国立大学(高威)[179] 爱尔兰
利莫瑞克大学[167] 爱尔兰
沃特福德理工学院 爱尔兰
海洋国立大学 俄罗斯
远东联邦大学 俄罗斯
海参崴经济服务大学 俄罗斯
远东国立技术大学 俄罗斯
布拉茨克国立大学 俄罗斯
托木斯克理工大学 俄罗斯
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 俄罗斯
别尔哥罗德国立科技大学[180] 俄罗斯
奥廖尔国立大学[181] 俄罗斯
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师范大学[181] 俄罗斯
白俄罗斯国立工艺大学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国立戈梅利大学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国立农业技术大学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国立食品大学 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俄罗斯大学 白俄罗斯
哈尔科夫国立大学 乌克兰
敖德萨国立理工大学 乌克兰
里加工业大学[182-183] 拉脱维亚
西里西亚工业大学[184] 波兰
华沙科依敏斯基大学[184] 波兰
克鲁日-纳波卡技术大学[180] 罗马尼亚
东萨拉热窝大学[166] 波黑
雅典大学[185-186] 希腊
金山大学 南非
瓦尔理工大学 南非
阿布扎比大学 阿联酋
普莱斯顿大学 巴基斯坦
辛地大学 巴基斯坦
英迪大学 马来西亚
上智大学[187] 日本
芝浦工业大学 日本
三重大学 日本
德山大学 日本
成均馆大学[188-189] 韩国
汉阳大学[164] 韩国
庆熙大学 韩国
全南大学 韩国
建国大学[189] 韩国
嘉泉大学[189] 韩国
仁川大学 韩国
东元大学 韩国
圣德大学 韩国
大林大学[190] 韩国
忠北道立大学 韩国
昌原大学 韩国
大邱大学 韩国
湖西大学 韩国
济州国际大学 韩国
瑞逸大学 韩国
亚洲大学 韩国
极东大学 韩国
翰林大学 韩国
湖原大学 韩国
南部大学 韩国
明知大学 韩国
尚志大学 韩国
草堂大学 韩国
韩世大学 韩国
韩基大学 韩国

山东理工大学社会评价

 

稷下湖(6张)

2004年,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国内受理专利量高校排名”中,学校位列中国高校第85名、山东省省属高校第1名。

2004和2005年,在教育部“科技成果登记项目排序”中,学校分别位列中国高校第119名、山东省高校第4名和中国高校第93名、山东省高校第3名。

2006年,在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公布的“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榜”中,学校位列中国高校第90名;在“中国高校奥运冠军校友榜”中,学校位列中国高校第18名。

以1978—2008年中国高校获得的国家重大科学奖励为数据基础统计得出的 “2009年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是衡量高校科学贡献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反映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重大标志。在该排行榜中,学校科学贡献力位列中国高校第55名(并列)、山东省高校第2名(并列)。[191]

在201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专业评估中,学校电气类、机械类、交通运输类、经济与贸易类、农业工程类、社会学类、统计学类等7个专业类位列第1名,36个专业类(基本涵盖学校主要专业)位列全省前10名。[144]

2014年6月,在山东省高等教育评估所(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公布的《2014年全国大学排行榜》理工类高校排名中,学校位列第68名。[192-193]

 

校园风景(3张)

2015年1月,在腾讯开放平台公布的《2014年中国城市&高校创新创业排行榜》中,学校位列高校创业收益榜中国高校第6名。[194]

2015年1月,在西班牙教育部高等学术研究委员会主持、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公布的“世界大学网络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中,学校位列中国高校第96名、世界高校第914名。[195]

2015年7月,在4 international colleges & universities(4icu)公布的“世界大学网络排名”(university web rankings)中,学校位列中国高校第81名、世界高校第576名。[196-197]

2017年1月,在武书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201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列中国高校第171名、山东省高校第10名。[198]

2017年7月,在创业评级机构创业时代网“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500强·2016”中,学校位列中国高校第41名、山东省高校第2名。[199]

2018年2月,学校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定为第一届山东省文明校园。[200]

山东理工大学学术研究

 

山东理工大学科研机构

 

机械、交通实验中心(3张)

学校是首批山东省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1];截至2018年12月,有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04]、6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基地)[205-207]、2个省级科学技术研究院[208]、6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6][209]、17个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0-212]、2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个中国工程院共建实验室[213-214]、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215]、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16]、1个省级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217]、1个省级新型智库[216],另设有13个校级研究院。[1]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名称 依托学院 共建单位
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省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218-219]
工程陶瓷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220]
耐火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淄博市鲁中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202]
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主食化加工技术分中心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3]
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分中心[221-222]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223] 华南农业大学[224]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基地)

 

名称 理事单位
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225-226] 山东理工大学(牵头)、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15家[205]
山东省旱作智能农机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7] 山东理工大学(牵头)、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18家[227-228]
山东省齐文化传承与示范区建设协同创新中心[207] 山东理工大学(牵头)、北京大学哲学系、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济州大学、希腊雅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10家[185-186][229]
山东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基地[230] 山东理工大学(牵头)[206]
山东省全球能源互联网协同创新中心[207] 山东大学(牵头)、山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6家
山东省海洋生物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 青岛大学(牵头)、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11家

省级科学技术研究院

 

名称 依托机构
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中国铝业山东有限公司研究院、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231-232]
山东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233-234] 山东理工大学(牵头)[208]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名称 依托学院
山东省产业经济研究基地[235] 经济学院
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235]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36]
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研究基地[209]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235] 齐文化研究院
山东省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研究基地[206] 齐文化研究院[230]
山东高校慈善文化研究基地[237]

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名称 依托学院
山东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省现代金属材料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省光纤通信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省运动训练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省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212]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山东省道路智能控制与安全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山东省蔬菜质量安全溯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8]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山东省农业航空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9]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山东省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211]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40]
山东省高压电网暂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山东省纺织化学品与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省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省矿山尾矿资源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21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省超高温材料与测试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9]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工程院共建实验室

 

名称 依托学院 共建单位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山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催化材料实验室[213-214] 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

 

名称 依托学院
山东省智能电网及装备工程实验室[215]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省级重点实验室

 

名称 依托学院
山东省精密制造与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省高校精密模具重点实验室(“十二五”省高校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省高校结构分析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十一五”省高校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山东省旱作农业机械及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山东省高校农产品功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216]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山东省高校低品位能源及余热利用重点实验室[216] 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省高校先进能源材料与催化重点实验室[216] 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省高校精密工程测量重点实验室 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省高校先进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241-24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级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

 

名称 依托机构
山东省无机材料结构与成分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217] 山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243]

省级新型智库

 

名称 共建单位
淄博发展研究院(稷下智库)[216][244] 淄博市人民政府[208]

对外合作

 

艺术中心(礼堂)(3张)

学校是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0][25-27],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主动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参与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1][245-246]

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247-251],截至2018年12月,联合设立了山东省重油加工和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2]、山东省马铃薯生产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0]、山东粮食干燥工程研究中心[253]、山东省数控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机械研究所、山东省汽车研究设计院汽车研究所、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车辆测试中心、中国五征产品设计发展中心、淄博市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110余个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机构。[254-257]

 

  对外合作共建科研机构(部分)
名称 共建单位
中法欧科院智慧农业合作中心[258] 法国欧洲科学院
山东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259]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淄博市人民政府
山东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260] 淄博市人民政府
鲁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208] 淄博市人民政府
潍坊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院[261] 潍坊市人民政府
山东理工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262] 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政府
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263-265] 胶州市人民政府
招远工业技术研究院[266] 招远市人民政府
乐陵工业技术研究院[267] 乐陵市人民政府
高青化工研究院(黄河三角洲药谷研究院)[268] 高青县人民政府
武城产业创新及机器人技术研究院[269] 武城县人民政府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成果

科研奖励

 

光影理工(40张)

2006年至2018年12月,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90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级项目5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0余项。[1]

2006年至2015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数量达到8项。[270]2006年和200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70];2003年、2005年、2012年和2018年,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71-273]

2006年至2018年12月,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0项[1],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274]2010年和2013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75]2013年3月,获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年度)。[276]2017年11月,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277];连续两次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278]

论文专著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学者曾在国际著名的《科学》(science)[279],《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80],《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281],《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82],《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83],《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284],《ieee信息论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85]等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在世界权威机械工程领域刊物《procediacirp》2013年发表的论文入选2009年至2014年该刊引用率国际前10名(elsevier出版社)。[286]

截至2010年9月,学校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7536篇,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检索收录达936篇,入选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top 1%论文一篇。[279]2015年3月,进入esi热点论文(hot papers)一篇,有包括该论文的6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根据2014年11月esi数据统计,学校进入es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次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90位[287];2019年1月,化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79]

山东理工大学等整理研究的《齐鲁古典戏曲全集》,201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山东古典戏曲文献整理研究上的空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料,在齐鲁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地方古代戏曲的研究上,完成了一件颇具意义和价值的学术工程。[288]

发明专利

2017年学校授权发明专利数居中国高校第77位,发明专利获奖数居中国高校第54位。[256]学校2013年发明专利申请395件,列山东高校第3位;发明专利授权150件,列山东高校第2位;有效发明专利294件,列山东高校第3位。[289]2011年至2015年12月,学校发明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和有效专利数量持续增加,均位列山东高校前5位。[290-293]

2015年11月,学校研制成功“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该发泡剂综合性能优良、绿色环保,可替代所有含氯氟烃的物理发泡剂,产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和欧盟各国的相关标准要求。这标志着中国在此研究方面已超越欧美等发达国家,将对世界聚氨酯工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94-296]

山东理工大学学术资源

学术出版

《管子学刊》

学校出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管子学刊》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97-299],设有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淄博分社等学术出版机构。[300-301]《学报》两版均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302],《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高校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303-304]

1.《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创刊于1985年,原名《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学报》,1991年更名为《山东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改为现名;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等多家科技期刊数据库刊源。[305]

2.《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创刊于1985年[306],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该学报的10多项主要指标均列全国高校学报前100位,被评为“全国优秀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307]

3.《管子学刊》(guan zi journal)创刊于1987年,为齐文化研究院院刊,是综合研究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刊物;1992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9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4年入选“山东省优秀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2004年、2005年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08-310]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2月,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有馆舍面积51891平方米,阅览座位4686个。馆藏图书总量674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322万册,电子图书352万种(含中外文学位论文)[1];各种类型数据库165个;中文期刊8000余种(纸质现刊2266种),外文期刊16000余种(纸质现刊39种)。[311]

山东理工大学校园文化

 

山东理工大学学校标识

校训

山东理工大学校训

厚德 博学 笃行 至善

学校校训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

校训释义:

厚德——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与时俱进,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举万物、承载理想的民族精神。引“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师生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

 

校训石(2张)

博学——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用“博学”二字就是倡导师生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的本意是专一实行,踏实去做。取“笃行”二字意在引导师生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至善——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是指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以“至善”二字勉励师生追求人格、学识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312]

校徽

 

山东理工大学校徽(校标)(7张)

学校校徽为圆形,由学校中英文名称、建校时间和“理工之星”图案组成,标准色为东方青(c90 m40),是学校形象的核心元素。[4]

校徽外圆部分上方为中文校名(标准字体为“毛体”),下方为英文校名。内圆中图案部分是“理工”汉语拼音首字母“l g”的变形笔划,同时构成一草书“山”字,指山东理工大学;两笔划相连处缀一颗星,象征着山东理工大学人的智慧光芒,也预示着山东理工大学的辉煌前程。[312-314]

校歌

《你伴随我》

阎肃·词

孟卫东·曲

山东理工大学校歌

傍黄河、拥泰山,

这一片大地育多少先贤。

春风化雨、十年百年,

日晖月朗、森森乔木已参天。

共切磋、同奋勉,

将时代重任担向双肩。

啊,厚德、博学、笃行、至善,

你伴随我走过人生每一天。[312]

山东理工大学文化建设

 

孔子像(3张)

校风——敬业奉献,追求卓越

教风——为人师表,诲人不倦

学风——德业双修,学而不厌[315]

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努力形成学风校风优良、学术氛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的校园文化,举办了“稷下大讲堂”等文化活动。[316]

2013年,“齐鲁大讲坛·山东理工大学分坛”在学校设立。[317]

2015年,获批成为山东省首批高校“孔子学堂”建设单位。[318]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组织

学生会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会是在校党委的领导和校团委的指导下,在校生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规模最大、机制最为健全、影响最广的学生组织。[319]

研究生会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会是在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领导下的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代表和维护广大研究生的根本利益,是联系学校和研究生的桥梁和纽带。[320]

学生社团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有各类大学生社团147个,分为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兴趣爱好型和社会公益型四大类,设有学生社团联合会。[321]

山东理工大学校区地址

 

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校本部)地理方位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设西校区(校本部)、东校区,北校生活区、瑞贤园生活区;校园占地面积约240万平方米(3600亩);另设有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322-324];地址如下,

西校区(校本部):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东校区:淄博市张店区共青团西路88号,

北校生活区:淄博市张店区北西六路55号,

瑞贤园生活区:淄博市张店区人民西路168号。

山东理工大学学校领导

  党委职务 姓名 行政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吕传毅 校长 张铁柱
副校长 刘国华
张祥云
党委副书记 张铁柱 王立斌
衣玉琛 魏修亭
胡兴禹 查玉喜
纪委书记 张金生[325] 易维明[326]

 

相信自己能做到比努力本身更重要!